今天(7/7)還是提早到工房報到,小女兒下了一個Order,指名要一個喝水的小高腳杯,因此,從家中剩餘的木料當中,找了一塊白楓木。之前在做木工時,老是覺的楓木好硬呢,誰知道,一架上車床,開始車枳,才覺得與其它相思或柚木相比之下,它根本不算硬呢!!不一會功夫就整成圓棍了,








換上4"夾頭來夾住材料,先用鑚頭挖洞,然後再用車刀將孔擴大,







最後再車枳一下外形與砂磨,







就完成了一個小小的高腳水杯了,可以跟小女兒交貨了,







下圖就是老師(小當家)希望我們在剩下的兩堂課的課餘時間,完成的小恐龍,要車枳四顆直徑相同的輪子,然後再車枳一顆大龍珠放在這四個輪子之上,推動時,就會滾動其上面的大龍珠,







因次在開始今天的主要課程之前,先來車只小恐龍的四個圓球,來當作是他的腳,先車第一顆的右半邊圓,可以拿個半圓紙膜,邊車邊量,右邊好後,可以用鑚頭先鑚中心輪軸的洞,這樣在車床上所鑚中心位置,比你取下圓球後,在鑚台上鑽洞準確許多了。鑚完中心洞之後,再慢慢往左側車枳過去,最後就差切斷了,







第一顆圓球,好像有半邊比較可以看呢,







接著繼續努力,車枳第二顆圓球,







完成了第二顆,大小沒差太多呢,







一會功夫後,就完成了三顆圓球了,







由於同一根木料,車枳了三顆圓球後,還有一點點餘料,就拿來練習車枳栗子,與以往車栗子程序所不同的是,由於餘料太短了,所以栗子頭的位置,刻意改到左側,車完栗子後,就結束了今天的練習暖身,要進入今天的主要課程。







進入今天的主要課程了,就是嘗試車枳出一個盤子,老師先講解一下之前所使用的木頭紋路相關走向的問題;之前我們在車枳圓球、高腳杯、罐子等等時,如老師手中所拿的木棍,其木料紋路是上下走勢的,但是在車枳碗盤時,所用的木料比較偏向板材,兩者車枳的方法有相當大的差異,







之前練習所用的木料比較偏向木棍、樹枝等,當木料架到車床時,其木頭纖維走向如下照片之藍色纖維走向,因此在車枳時,其車刀可由右至左,或左至右來車枳木頭。但是在車枳板材時,當木頭架在車床後,其木頭纖維走向如下黃色線條所示,這時車刀的運作方向都只能由右側往左側運行,



 


 



至於為什麼,以下面這張圖來說,當木料架到車床後,其木紋的方向是前後向,這時下刀由右側,並配合刀柄向右下拉,此時刀刃會朝左上,剛剛將木料往外切除,不至於陷入紋路之中,



 


 



反之,下刀若由左側,除了會被車床的帶動裝置阻擋,動作受限外,由下圖也可以看到,車刀將順著木紋走向而插入木料之中,輕則彈刀,重則可能折彎、折斷車刀呢!! 所以老師再三強調在處理板材時,要特別留意車刀運行的方向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再來由於車枳的物件,儘量處理成圓的,如照片上方的物件,要不然也粗鋸成八邊型,使車床操作起來更安全些,



 


 


 


再來如何固定木件,大概抓出其中心位置後,鎖上faceplate(夾頭頂心板),



 


 


 


下面這個就是faceplate(夾頭頂心板),



 


 


 


將faceplate鎖緊到木料後,就可以架到車床上,



 


 


 


然後就可以開始車枳了,其車刀要逆時針旋轉、刀柄拉往右下側,然後推動車刀往左移,先將工作物件整圓,



 


 


 


放大細看,其車刀逆時針旋轉、刀柄拉往右下側,然後推動車刀往左移,



 


 


 


利用刀肚緩慢地整圓外觀,



 


 


 


可以改變刀架位置,車刀逆時針旋轉、刀柄拉往右下側,從邊緣切入時,可以利用左側的刀尖來切割,然後推動車刀往左移,



 


 


 


刀背貼著整圓的木件,可以使車刀更穩定的切割,



 


 


 


放大來細看,可以看到車刀必須維持一個傾斜角度來切割,並用刀背貼著整圓的木件,一邊切割一邊也研磨剛剛切割的表面,



 


 


 


持續重複上述步驟,



 


 


 


從邊緣切入時,可以利用左側的刀尖來切割,然後推動車刀往左移,



 


 


 


刀背貼著整圓的木件,一邊切割一邊也研磨剛剛切割的表面,



 


 


 


繼續細修,



 


 


 


修完外緣之後,規劃一下所要車枳的盤子外形,先要將盤子外形車枳出來,








車刀同樣的要先逆時針旋轉一個角度,然後再下刀,其車刀運行方向一樣由右側往左側,









可以先用車刀左緣尖端的地方先切割進木料,









再用刀肚持續推進切割,










整平盤底時,可以用小圓刀的刀口平移來整平,









也可以利用斜口刀來整平,









要注意的是斜口刀千萬別刀口朝上,將使得刀口插入木件,









但是刀口也別朝下,









刀口朝下,幾乎沒有達到切割的作用,









要將斜口刀平放即可以達到有效的刮除木料的作用,









碗底整平之後,接下來就是要思考碗的底部是要如何制作,這時又要牽扯到我們所使用的4英吋4瓣夾頭(Chuck),而這夾頭又有加上鳩尾形狀的爪(Dovetail Jaw),如下面照片所示,其真正就是靠這四片的鳩尾板爪來夾緊木頭的,在翻閱一些國外有關木工車床書籍時,就稱這些夾頭為Chuck with Dovetail Jaw,即4英吋4瓣鳩尾夾頭就是4 Jaw Chuck with 4" Dovetail Jaw。至於為何要用鳩尾形狀來夾緊木件,主要就是利用頂端較寬的特性,使工作物間不容易往外鬆脫的特性。即木頭物件越往外時,由於頭部越寬,會被夾得更緊呢,這跟我們在做細木作時,常用的鳩尾榫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呢。









說完夾頭後,就可以說說夾頭如何夾木頭的方式,主要有兩種方式:一個就是夾頭由外側往內側夾緊木料,如下圖的(A1)與(A2)所示,但是以(A1)的方式,可以將挾持力量最大,因為不用擔心往內夾持力量太大時,將木料夾裂掉;相對來說(A2)的挾持力量較(A1)小。不過(A1)(A2)都有個問題,就是由外往內夾緊木料時,會在可以看得見的外觀上,留下夾痕!所以一般再車枳碗盤的碗足時,不會用(A1)或(A2)的夾法。
第二種夾法,就是由內側往外側擴張的夾法,如下圖的(B1)與(B2)所示,由於是用擴張夾板的方式來夾緊木件的,所以夾持力量不可以太大,避免撐裂木件。其中(B1)是屬於內嵌式,並無碗足,也因此其夾頭可調整的外擴挾持力量比(B2)的稍大一點。而(B2)型式就有外顯的碗足,這種也就像是一般瓷碗、磁盤,今天我們所要做的碗盤,也就是屬於這種形式的。





現在回到製做今天所要的碗足,在做”碗足“時可以先利用小圓刀來做,









這也是唯一一個例外的車刀運作方向,由左邊往圓心推進,









這時車刀先順時針旋轉一個角度後,刀柄往左側拉,再將刀口往圓心推送,









持續重複上述動作,









緩慢的推送車刀,要將中心的肚臍推割掉,









由於所做的碗底有碗足,所以在車內圓時的深度要再深一點,









 將車刀刀柄往左側拉,其刀刃自然而然就會像右側走,









持續將碗足中間凹槽車枳到所要的深度,








為了做到剛剛前述(B2)圖示的有鳩尾斜邊的內邊,我們可以拿斜口刀以一個斜角往內車枳,而達到有鳩尾形狀的碗足內邊,








然後開始針對碗足外邊開始車枳,可以先用斜口刀的銳角刀刃那端來車枳碗足外緣,車刀直直推入後,再將刀柄往右側推出,即可以將刀刃尖端往左帶出來,









這時可以繼續用斜口刀繼續刮除木料,但是所刮除的木料表面會表較粗糙,也可以用小圓車刀到同樣的工作,也可以獲得較光滑的切割表面,只不過要注意車刀旋轉的方向、進刀角度等問題,









重複上述步驟,









繼續車掉碗緣廢料,作出碗足的形狀,









最後用小圓細車刀,將碗圓弧度車出來,並細修之,









可以發現老師在細車只碗緣時,刀背都緊貼碗緣,一方面在切割的過程中增加車刀的穩定度,另一方面刀背處有充分的與剛剛車枳的木頭表面充分研磨,達到類似砂紙細磨的效果。









然後將Faceplate 治具拆下之後,就利用4"夾頭由碗族內緣將整個木碗夾緊(撐緊),









再利用小圓刀由外側往中心車除碗內的廢木料,









同樣的要注意車刀要先順時針旋轉一個角度,再往中心車去,









重複之前的技巧,車刀順時針旋轉一個角度,先用右邊刀刃尖端往木料開始切割,









切割進去之後,車刀要稍稍往逆時針回一丁點,利用刀肚繼續切割,同時刀柄可以往左側外拉,達到刀刃往中心移去,









繼續將刀柄往左側外拉,達到刀刃持續往中心移去,









最後將刀肚處往右側稍稍推送,切除掉木料中心廢料。









當然我們可以持續利用小圓刀來切割晚的內側,同時也獲得相當精細光滑的表面,但是也可以改用刮刀,操作起來比小圓車刀稍稍簡單一點,但是,所切割出來的表面,就比較粗糙點,尤其是木紋橫切面,更是粗糙,要花較多的砂紙研磨時間,









刮刀的使用技巧與之前在挖高腳杯的內緣一樣,要從內側往外刮,接近邊緣時,一邊將刮刀刀柄往外拉出,同時將刀柄往右側拉出去,









老師的示範,還是利用小圓刀來細修,









到了底端,老師示範利用小圓刀的刀口來平修碗的底部,即車刀梢梢順時針旋轉一個角度後,往碗的中心平移過去,









可以注意到老師車刀刀刃一直都有旋轉一個角度,並持續平移車刀,









持續上述步驟,利用小圓刀的刀刃來當作平口車刀來修刮碗底,老師說這種方法比較不好,因為其刀刃是角度相當小的銳角,當平刮刀用,對於刀刃磨耗很快。老師就示範到此,換我們開始自己還是車枳這個碗盤,









架上板料,為了整圓的穩定度,可以先頂上活動頂針來將木料整圓,









經過一番努力後(由於步驟與老師示範的一致,所以中間自己車枳的過程,就省略記錄了),先將碗外形與碗足車枳完成,並完成外邊與碗足砂磨,









改用4"夾頭將木料夾好,然後利用小圓車刀來挖除碗內廢料,









將刀柄往左側拉去,即可以將刀刃往中心帶去,









後來改用刮刀由碗心往外刮除廢料,









到了邊緣處,可以利用刀架處當支點,把刮刀慢慢拉出,同時也將刀柄往右側拉,刀刃就會以一個弧度拉出,









持續上述步驟,









適當的改變刀架位置,繼續使用刮刀來刮除碗的內緣,









持續上述刮刀的動作,









經過一番努力與砂磨,終於有點可以看的樣子出來了,









因為手邊沒有#600以上的砂紙,所以砂磨只由#120、#240、#320到#400而已,後來老師拿罐蜂膠給我來推上這個木碗,









這就是今天的努力成果,









回到家後,將要給小女兒的白楓木水杯,因為會裝水,所以選擇不上漆而改以塗上一層亞麻仁油,









塗上亞麻仁油後,在燈光的照射下,讓其顏色更加溫潤了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札客(zachary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